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忽视了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健康指标——粪便。珠海养和大医健康管理专家指出,通过粪便常规检查,我们可以了解肠道健康状况,甚至提前发现潜在疾病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粪便常规检查的神秘面纱,看看它究竟能查出什么。
粪便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病?全方位解析
1. 感染性疾病
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。以下几种疾病可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发现:
- 细菌性痢疾: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,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性痢疾。
- 霍乱:霍乱弧菌感染会导致粪便呈水样,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霍乱弧菌。
- 阿米巴痢疾:阿米巴原虫感染会导致粪便中出现滋养体,粪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到。
2. 肠道寄生虫病
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肠道寄生虫病的关键。以下几种寄生虫病可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发现:
- 蛔虫病:蛔虫卵在粪便中较为明显,粪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到蛔虫卵。
- 钩虫病:钩虫卵在粪便中较为微小,但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。
- 绦虫病:绦虫节片在粪便中较为明显,粪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到。
3. 肠道炎症性疾病
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肠道炎症性疾病,如:
- 溃疡性结肠炎:粪便中可能含有黏液和红细胞,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。
- 克罗恩病:粪便中可能含有脓细胞和红细胞,粪便常规检查可以辅助诊断。
- 肠易激综合征:粪便常规检查可能显示正常,但结合其他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。
4. 肠道肿瘤
粪便常规检查虽然不能直接诊断肠道肿瘤,但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。以下几种情况可能提示肠道肿瘤:
- 便潜血阳性:粪便中检测到潜血,可能提示肠道肿瘤。
- 便便形状改变:便便形状改变,如变细、变扁等,可能提示肠道肿瘤。
- 便便习惯改变:便便习惯改变,如便秘、腹泻等,可能提示肠道肿瘤。
5. 肠道菌群失调
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肠道菌群的平衡情况。以下几种情况可能提示肠道菌群失调:
- 粪便菌群比例失衡:粪便中某些菌群的增多或减少,可能提示肠道菌群失调。
- 粪便酸碱度改变:粪便酸碱度改变,可能提示肠道菌群失调。
- 粪便中有害物质增加:粪便中有害物质增加,可能提示肠道菌群失调。
通过粪便常规检查,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肠道健康问题,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有力依据。珠海养和大医健康管理专家提醒,定期进行粪便常规检查,是保障肠道健康的重要措施。